在材料科學、化學、生物學等多個領域中,對顆粒粒徑的精確測量至關重要。動態光散射粒度分析儀作為一種高精度、非接觸式的測量工具,廣泛應用于納米至微米級顆粒的粒徑分析。本文將探討它如何計算平均粒徑。
動態光散射粒度分析儀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散射現象。當激光束照射到顆粒樣品時,顆粒會散射出光波,這些散射光的波動與顆粒的布朗運動密切相關。小顆粒的布朗運動速度快,導致散射光波動快;而大顆粒的布朗運動速度慢,散射光波動則慢。通過光電探測器接收這些散射光信號,并將其輸送到儀器內的相關器進行數據處理,就可以得到顆粒的粒徑信息。
在計算平均粒徑時,動態光散射粒度分析儀首先會分析光強波動的關聯函數,即光子相關函數。這個函數能夠反映出顆粒的擴散系數,而擴散系數與顆粒的粒徑成反比。通過復雜的數學模型和算法,儀器可以將擴散系數轉換為粒徑大小。
為了得到平均粒徑,儀器通常會采用累積量分析的方法。這種方法會考慮所有檢測到的顆粒的粒徑信息,并計算出粒徑分布的統計特征。其中,Z-average(粒徑平均值)是一個重要的參數,它代表了所有顆粒粒徑的加權平均值,權重與顆粒的光強散射成正比。因此,Z-average能夠反映出樣品中顆粒的整體粒徑水平。
此外,該儀器還會提供其他類型的粒度數據,如光強分布(Intensity PSD)、體積分布(Volume PSD)和數量分布(Number PSD)等。這些數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顆粒的粒徑特征,但需要注意的是,它們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可能受到樣品性質、儀器參數和數據處理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。
最后展示一組動態光散射粒度分析儀的圖片
綜上所述,動態光散射粒度分析儀通過激光散射原理和復雜的數學模型計算,能夠精確測量顆粒的平均粒徑。這一技術為材料科學、化學、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,推動了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。
|